王永平,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的林农都晓得:就是那个承包竹林养鸡的大学生。
王永平是泸州江阳人,大学毕业已近7年,去年辞去公司的文员工作,承包了近60亩竹林地,办起了林间养鸡场。“林下养殖是新起步的产业。”王永平很自信。
“第一天上山,第二天签合同,第三天引进鸡苗……”重大毕业的王永平,辞去了城市的工作,与五户林农签下承包合同,启动资金是5万元。
3月22日,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兴场村,春雨淅淅沥沥。王永平经营的竹林,漫山遍野都是鸡叫声,鸡们在竹林间自由觅食。
这个村属于天仙生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,林下土鸡养殖是这里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之一。2010年以来,示范片区新发展养殖规模达到1000只以上的养殖户就有53户。现在已经有近900户林农或业主进行林下土鸡养殖。
“我是想换一种生活方式。”盯着四下“流窜”的鸡,王永平的脸上是浅浅的笑容。2004年从重庆大学计算机专门毕业后,王永平一直在泸州市里工作,是个标准的城市白领,每月两三千元的工资,“但上班久了,厌倦了单调重复的程序。”去年6月辞去工作后,王永平看上了天仙镇兴场村的竹林地。这个镇子70%的森林资源都是竹子,林改后,一些出外打工的林农急于转让林地使用权。
为什么是养鸡?“也考察过一些别的项目,但比较来比较去,还是觉得养鸡效益好,又有生态价值。”
“第一天上山,第二天签合同,第三天引进鸡苗。”王永平的项目上得风风火火。她与五户林农签下承包合同,每亩林地一年50元。启动资金是5万元。
从来没涉及过养殖业,鸡怎么养?直接去拜师学艺,向老养殖户学习养鸡的入门技术。
养殖专门合作社 吸引她入伙养鸡
2010年6月,第一批1000只鸡苗放到竹林里,7月第二批……眼前这些在雨中争食的鸡,已经是王永平养的第四批了。
2009年,天仙镇就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生态土鸡生产、技术服务和销售为一体的养殖专门合作社,在引种、原料采购、生产标准、育雏和防疫等方面实现统一。当年出栏的林下鸡就有40万余只,林农收入1824万余元。
还有一些鼓励措施,吸引王永平这样的外行入伙:若建一个标准鸡棚,每平方米补助70元。“建一个鸡舍需要1300元到1400元,林农可拿到补助800多元。”纳溪区畜牧局生产股股长李泽平介绍,“每只鸡苗也给予5角钱的补助。”
王永平按照示范片区统一的生产标准,鸡仔长到45天,就用玉米、麦麸、酒糟等粮食来喂养。鸡喝的水也必须清洁,王永平就请人打了一口井。她还在林间种下黑麦草给鸡吃。
第一批鸡要出栏了,销售又要动脑筋。通过中间批发商,每斤利润要少1块钱,王永平就自己进城联系饭店、餐馆、农家乐,同时在一些网站发布信息。还真收到了成效,“现在已经有三四家固定客户了,每个客户每天都要四五十只鸡。”王永平说,还有网友自己开车来买。
每只土鸡纯利15元 想要鸡苗的养殖户太多
每只土鸡的纯利润为15元到20元。用30亩林地,每亩放养100只,每年两批次土鸡,一年纯利至少9万元。王永平在想,下一步,养鸡也要做品牌。
按照示范片区的统一规定,每亩林地只能放100到150只鸡,密度不宜过大。王永平的近60亩林地每批次只养4000到5000只,主要是鸡苗供应跟不上。示范片区已建了一个家禽孵化育雏中心,但要鸡苗的养殖户实在太多。
养殖林地的消毒问题也很麻烦。林地面积这么大,每个鸡棚都要消毒到位,用喷雾器消毒也要用两天时间。还有季节性保温,特别是冬季,鸡棚内外温差大。这些都非常需要专门人士的技术指导。
李泽平介绍,现在林下土鸡的纯利润每只在15元到20元。用30亩林地,每亩放养100只,每年两批次土鸡,一年纯利至少就有9万元。
王永平也算过这笔账,还想有自己的品牌,“今年得赶紧注册一个商标,有好的品牌才有更大的市场。”
本文来自:四川日报网